厚街结婚季杀到!全国彩礼都在涨,厚街居然是……
农历十月
又到了厚街传统“结婚旺月”
亲们,手上的份子钱准备好了吗?
最近,有平台整理出了一份
2019年全国最新彩礼数据
显示我国各地的彩礼金额
福建、浙江、山东、江西等省市
都是20万元起步
有的省市甚至高达上百万……
小编私底下八卦了一下厚街本地的同事的聘礼
竟然发现了一股清流
新人聘礼仅一万左右
令不少厚街人点赞称:
我大厚街结婚只讲心不讲金!
钱多钱少不重要,这只是一种仪式,代表着男方对女方的承诺和尊重。厚街人嫁女,讲心重要过讲金。收到男方的聘礼后,准新娘的父母一般会用于新人的结婚支出上,比如酒席。“有的会再凑一笔钱给女儿买一部车作为嫁妆,有的会直接将钱转给女儿买婚房的家电和家具。”
——河田社区的方阿姨
原来,厚街的聘礼多年来涨幅不大,近10年来一般维持在1-4万元这个区间,而且比较注重礼金的意头,所以礼金尾数大多带有6、8、9等数字,有“一路发财”、“长长久久”等寓意。比如16888、19999、38888。除了现金,有的还会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加上诸如金项链、金戒指、金耳环的金饰品。
“我先生给我娘家的礼金是18888元,我们这里不注重礼金金额,只注重礼金的寓意。”今年27岁的朱小姐是厚街人,刚度完蜜月的她介绍, 厚街人对嫁女男方给的礼金没有讲究,因为父母重视的都是自己。“我娘家拿到礼金后,买了一些嫁妆和金饰给我。”
小编采访了10户近年嫁女的家庭,他们均表示,男方给的聘礼大多用于新人的结婚支出上。桥头社区的陈女士去年嫁女,她把男方给的2万元礼金,加上自己凑的,共14万元买了一辆小车作为女儿的嫁妆。另外,她还买了一对龙凤镯给女儿。
提到聘礼,厚街社区的王女士打趣道:“钱多钱少没有关系,我不是卖女儿,只要女儿过得好。”她也把男方给的1万多元礼金用在了孩子的结婚支出上。
大多未婚女性也表示,最重要是男方要有诚意,是真心对待自己。宝屯社区的刘小姐说:“我和男朋友恋爱8年了,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,我对聘礼没有多少要求。双方家长在商议聘礼时也都比较随意,父母认为聘礼只是一种仪式,只要我们过得幸福就可以了。”
“感觉这里的礼金确实很低。”去年结婚的江西人唐小姐嫁给厚街小伙陈先生。
她跟小编调侃道:自己结婚的礼金随厚街男方这边,感觉太亏。
唐小姐坦言,她结婚也曾因为彩礼有过分歧,“我家人觉得厚街的彩礼太低,不愿意我嫁过来。但是我先生家境也不好,拿不出那么多钱。当时双方为彩礼的事,还闹过几次。”
她介绍:她江西老家的彩礼还是比较高的,均价在15-20万之间。有部分农村甚至涨到了近30万元。“我一个亲戚就因为女方家长礼金要38万,而实在拿不出最终分了手。”对于此结局,唐小姐表示老家这种礼金太高的习俗确实很不好。“不过也没办法,一些家人嫁女要高额礼金,也是为了让儿子娶媳妇,所以这是一个怪圈。”
那么关于厚街的传统婚嫁习俗
包括择日、接亲、聘礼等
你又了解多少呢?
●农历8月和10月为“结婚月”
农历8月和10月扎堆厚街新人结婚,这2个月被厚街人称为“结婚月”, 而且这个婚嫁习俗流传已久。因为这2个月均为双数,寓意“好事成双”,本地人认为最适宜嫁娶。 “为了选中自己心仪的酒店,不少市民至少提前半年预订。”某星级酒店负责人表示,目前不少准新人已预定了明年年底的酒席。”
●嫁妆和芦荟一同担到夫家
在厚街,女方出嫁当天,一大堆东西放进空箩里,被满满当当地挑到男方家,放在空箩里的东西很讲究意头和寓意。
除了置办的嫁妆,陪嫁的还有一盆芦荟。王阿姨说,在女方出嫁当天,有人用扁担将一盆芦荟和其他置办的嫁妆一起担到夫家。
那么为什么芦荟是陪嫁品之一呢?王阿姨说,芦荟很好养,即使不怎么打理,都可以长得很茂盛。作为父母,希望女儿嫁到夫家要懂事和相夫教子,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像芦荟般坚强。此外,有的厚街家庭还会给女儿送一盆石榴树,而且专门挑那些挂满了果实的,寓意“早生贵子”和“多子多福”。
●怕接亲团太“粗暴”留一扇门备用
“接新娘”是厚街婚礼仪式中的一个“重头戏”, 厚街的接亲时间一般在早上。接亲时,男方的接亲队伍来到女方家,想要顺利接得美人归,新郎的兄弟团必须“过五关斩六将”,与新娘的姐妹团“斗智斗勇”,第一关便是“入门”。如何才能让姐妹团满意地开门?一系列游戏和“开门利是”是少不了的。有的兄弟为了尽快通关,“倾唔掂数”(即“谈不妥”)时往姐妹的身上喷彩带或用力踢门。“所以在我大女出嫁时,担心门被踢烂,我提前做了一扇新门备用,小女出嫁时直接开门让兄弟进来。”宝屯一阿叔说道。
一起来看看别人家的爱情故事
摄于1993年
我们通过努力建成了第一间房子,这也是我们的婚房。虽然那时家里没有什么家私家电,但是我们依然觉得很甜蜜。结婚那天,我们穿上在虎门服装城精心挑选的婚衣。现在这两套婚衣还存放在家里,每次翻出来,都会想起当年结婚时的情景,也倍加珍惜这段走过了20多年的感情。
摄于1993年
结婚那一天在寒冬,天气特别冷,但是大家的热情不减,村里的姐妹兄弟都来了。我们撑着红伞走向礼车,叔婆一边把喜米撒向红伞的顶部,一边念叨着“开枝散叶,早生贵子”……26年过去了,此情此景,恍如昨日。
摄于1992年
那天我们俩到老家唯一一家照相馆拍登记照准备结婚,发黄的老照片,见证我们步入婚姻殿堂的幸福时刻。
摄于1996年
这是我们来广东的第一张合照。那时我们初来东莞,随身携带的,除了简单的行李还有对未来的期许。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们的孩子也在这座城市成家立业。而我们,今年升级为爷爷奶奶。这张照片见证了我们二十多年的生活历程。
你们当地的彩礼是什么情况?
欢迎留言!
文稿:雪琴
图片:受访者供图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
编辑:涂丫
版式:林二汶
往期精彩回顾
◆我镇召开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暨警示教育会